鱼腥草有什么毒副作用?
1、毒性 实验显示,川菜鱼腥草毒性较小,但是其毒性成分复杂,且目前研究尚不清楚其毒性作用的机制。盲目食用鱼腥草或过量长期食用鱼腥草均有可能引起中毒反应。 临床上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轻者为药物热、荨麻疹,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另外,还有消化道反应、神经肌肉抑制和血液系统损害等报道[3-5]。
2、禁忌证 由于中医对鱼腥草制剂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故《中国药典》未收录其禁忌证。然而,临床实践中需注意以下情况不宜使用该药: 对鱼腥草及所含有效成分过敏者禁用; 孕妇禁用; 儿童、老人、体弱者慎用; 高血钾血症患者禁用; 患有严重肝病或肾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鱼腥草有鱼腥味而得名,又叫侧耳根、侧鱼索、润肠青、紫蕺、紫鱼腥等,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全草,全国各地都有出产。性味辛、寒,归肺经。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清肺化痰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痈肿、丹毒、湿热淋痛等症。
鱼腥草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之功,主治肺痈吐痰、热痢脓血、疮疡肿毒、湿热淋痛等疾患。为清热解毒药中之妙品,且性寒而不伤脾胃。临床上对于肺痈、痢疾、痈疖肿毒均有良好的疗效。民间常用鱼腥草治疗脑膜炎、肺炎、急性阑尾炎、肾盂炎等疾病,确有实效。鱼腥草还可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
鱼腥草含有鱼腥草素、黄酮类、鞣质、还原糖以及微量挥发油和各种氨基酸、苷类等成分。有研究证明,鱼腥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钩端螺旋体、白色念珠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还有增强人体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具有抗炎、镇咳和利尿作用。此外,鱼腥草还有抑杀蛇虫毒之功,治疗毒蛇、毒虫咬伤,内服外洗都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