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贴贴有副作用吗?
作为一个儿科大夫,接触的大部分宝宝是正常体温,只有少部分宝宝会有低烧的情况(37.5-38℃),这个时候医生也会开一些药物或者物理降温的方法来帮宝宝退掉低烧,其中就包括了退烧贴。 那么为何会使用退热贴呢? 因为外用的药物相比口服的给药方式能够避免肠胃刺激,对于还不会自己吃药的宝宝来说再合适不过了;同时家长也比较容易掌握剂量和温度,因为需要直接将药粉倒在皮肤表面即可,而口服的药液则需要家长充分拌匀才可以让药物均匀分布到宝宝的消化道内。
市面上常见的退热贴大多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一小片低温液态氮气体储存器(类似于保鲜袋)。 当宝宝出现低热时,将退热贴贴在额头或者颈部两侧、大椎处,通过物理的方式带走身体表面的热量,起到降低核心温度的作用。
不过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前记得看清楚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哦~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那使用了退热贴后有没有出现什么副作用呢? 从医学的角度来讲,暂时没有发现使用后会出现什么不适症状,不过需要注意几点:
1. 使用时一定要将密封条撕下,以免出现过敏反应;
2. 注意控制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4小时;
3. 反复使用的退热贴由于保存不当可能引起细菌或病毒的污染,因此不建议继续使用。
退烧贴是通过凝胶的吸水降解作用来发挥散热镇痛作用,并无任何药物成分,通过其凝胶的吸水降解作用来发挥散热镇痛作用,通过胶中的高分子水凝胶吸收皮肤局部的热量,起到降温,镇静,消肿的敷料作用。无任何药物成分,不会被人体吸收,也没有副作用和毒性,是安全的外用降温措施之一。
发热时退烧有物理降温措施和药物降温措施,其中物理降温措施包括多饮水、温水擦浴、贴退热贴、酒精擦浴或冷水浴等,通常孩子发热在38.5度以下时建议先采用物理降温。当体温超过38.5度持续30分钟以上时,需使用退烧药治疗。
目前儿童使用的退烧药主要有布洛芬及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在儿童常用有混悬液及混悬滴剂两种剂型,对乙酰氨基酚在儿童常用有滴剂,混悬液及栓剂三种剂型,栓剂是通过肛门塞药的途径发挥全身的降温作用,用法上滴剂及混悬剂比用混悬滴剂更方便,且混悬滴剂口味比滴剂更苦。一般3个月以上的孩子在发热38.5度以上时使用,一般先使用儿童用的对乙酰氨基酚,每4-6小时用一次,24小时不超过4次;6个月以上的孩子可以选用布洛芬混悬液,每6小时用一次,24小时不超过3次,如果一种产品能将体温降下来,就不须更换另一产品。需要根据发热次数、发热的高低来选择使用时机。如果体温在间隔30分钟内由38.5度降到37度,建议间隔4小时后再服用,如果体温降到38.5度以下,最好间隔4小时以后再服用。同时在用药过程中要多饮水、多排尿,以加速药物的代谢。在用药后如果出汗多,要及时补充液体,必要时可以给予口服补液盐。如果反复发烧,24小时内高热没有能够控制,39度以上,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