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如何思考?
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是人们对自身发育认识的阶段性概括。然而,我们究竟在什么时候学会思考,却很少有人知道。
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对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学说。根据他的研究,儿童认知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其中,1-2岁是婴儿期。
在婴儿期,婴儿的思维主要依赖于对周围环境的模仿,例如他们看到妈妈用汤匙喂他吃饭,也去拿汤匙往嘴里放。这个时期的婴儿还表现出了对同一性的关注,他们逐渐学会将事物或动作与动作的发起者联系起来,例如,“你哭,妈妈就会抱”。到8个月的时候,他们的语言发展还不完善,但他们会使用“你”“我”这一类代词,并学会使用名称称呼他人。
婴儿期,他们还不了解抽象思维,也不了解事物的永久性,只能对身边具体而有限的环境做出反应,例如,看到碗碎了就大哭,而不会想到去理解“碗碎了,不能吃饭了”。
在婴儿期的后期,他们开始出现早期符号性的表征,并掌握了一些技巧,如手、口等。他们也能更好地掌握因果关系,并且能够使用一些符号,如拍手、摇头等,来表示“我不吃”。
皮亚杰认为,3-6岁是幼儿期,是学习知识最关键的时期,是智商水平发展的最迅速的时期,是逐渐摆脱成人影响,形成个人思维与个性的过渡期。在这个时期,如果家长的引导正确、方法得当,就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的智商和个性。
相反,如果家长的引导有误,则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影响智商水平甚至心理健康。例如,一些家长认为,小孩子应该多“学习”而限制他们嬉戏玩耍,这将会大大影响他们的认知发展。
在7-11岁,孩子进入童年期。这一时期,儿童的身体迅速成长,思维能力也开始快速发展。他们学会了抽象思考,能够理解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他们还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未来的情况进行预测和推理。
但是,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分析推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容易产生错误判断和片面理解。他们的意志力也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决策。
进入少年期,是青少年期开始的标志,个体逐渐形成完整的个性特征,开始脱离父母的控制,有强烈的独立欲望,希望摆脱成人的束缚,渴望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这是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个体身心发展的新水平,对今后的发展有决定性意义。
进入成年期,个体的生理和心理上逐步成熟,开始拥有成年人的状态,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并对生活、事业、家庭等具有更为清醒和现实的认识。
成人期,人们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知识和技能,并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经验,对社会生活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