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孩子任性怎么办?
孩子3岁多处于个性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所谓“可怕的两岁、三岁”的尾声。任性的孩子大多是家长“惯”的,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而放任自流,缺乏对孩子必要的引导和教育;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今后有的是规矩日子,现在不拿3岁多的孩子“当正经人”,没有对孩子提出必要的约束要求;还有的家长缺乏稳定性和主见,对孩子的要求总是满足不了但又不能及时拒绝,今天这个事情没办法拒绝就以另一个事情转移孩子注意力,久而久之养成孩子以我为中心、肆意妄为的性格。
孩子有“任性”的倾向并不都是家长造成的,有的是由于家族遗传、天生脾气犟等影响,也是3-6岁期间常见的个性特点。3-6岁是孩子个性发展和塑造的黄金期,家长、老师如果把握好这段时间,培养孩子形成合群、乐观的个性品质,会伴随孩子终身发展。如果不良的个性倾向在这个时期得不到纠正、引导,今后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等集体活动会暴露更多问题、纠正起来将更加困难。遇到这些任性的孩子,我建议注意以下三点:
1、有规矩。对孩子要有基本的、稳定的、可执行的规矩约束,比如不可以玩妈妈的化妆品,不可以大声和奶奶说话,吃饭时不能看电视等,如果孩子违背了就可以采取“失去自由”罚站、取消看动画片等权利并要做出表情懊悔的道歉。
2、有示范。“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在处理与周围关系、夫妻之间关系、婆媳之间关系时如果能够有求必应、以德报怨,孩子会在无形中模仿形成乐观开朗的品格;如果家长动不动就暴跳如雷、摔摔打打,孩子模仿之后必然形成脾气直、不讲道理等不良品格。因此,建议家长当孩子在场时一定要注意自己情绪、行为的示范示范作用,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尊重老人、与邻居和谐相处,孩子“耳濡目染”中就会形成良好的品格。3、有磨合。建议在3、5、7等特殊生日时可以“带着孩子”去超市选购合适的玩具,如果孩子提出的玩具在家长预想范围内可以满足孩子要求,如果偏离预想也要给孩子1-2周“冷静期”,如果以后能有“出色表现”甚至主动向长辈、他人道歉后再满足孩子要求。总之,家长要注意孩子的每一阶段都要有所取舍,不盲目满足孩子需求。
孩子在3-6岁特殊时期,有的时候也会“以我为中心”、不讲道理,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家长控制好情绪,避免武力打骂,可以采取“冷处理”。比如离开孩子玩得不亦乐乎、不愿意离开时,建议家长带着孩子离开或者离开孩子、并提前告知“不听话就不带你玩”,孩子在“孤立”之后会逐渐改变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