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喝多了有副作用吗?
作为中药,蒲公英的毒副作用值得探讨。 《新修本草》:“生者治痈肿,酒煮服之;毒重者,以姜汁服解之。”(明朝)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其毒性反应: “今人用蒲公英捣烂,水浸敷肿毒,或煎水洗诸疮,确有奇效。然北人食蒲公英很多,并无患此者……盖南北水土之气稍异耳… 又有人单食蒲公英甚美,至多不过数盘,并不中毒。可见物性各有所宜,不可统而论也。” 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还专门提到: “若欲多子,春夏间择壮者采苗,用清水洗净,油盐调食。若秋后采者,虽嫩而子少。” 清·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载: “人感湿热病,发热烦渴,宜饮此汤(指蒲公英汤——引者注)。若病大温,宜加味黄芪汤治之。” 现代研究认为,蒲公英全草都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对于肝炎、胃炎、胃溃疡等多种炎症都有很好的疗效。还能减轻女性经期腹痛。 那么,如此珍贵的药材,我们平常可以用它来泡酒、熬汤喝吗? 根据中医理论,药物是有偏性的,长期服用,必然会出现“邪去正虚”的现象,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减弱。 长期饮用蒲公英茶水,是不是会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呢?答案是肯定的。
现代医学更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显示,近5年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率不断升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同时,服用抗生素的后果远不止引起细菌耐药那么简单。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常规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增加人类患某些类型癌症的风险。 他们通过对110万个样本和2800多名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了这一现象,这些样本来自美国74个医疗机构。
研究人员发现,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的肿瘤发生率要高一些,其中接受口服抗生素的患者患结肠瘤(一种肠道恶性肿瘤)的危险增加了48%,患乳腺癌的危险增加了28%,患肺癌危险增加了43%。 也就是说,抗生素可能通过破坏胃肠道黏膜、刺激雌激素产生或抑制免疫反应而诱发癌症。 小小一颗蒲公英,竟然蕴藏着这么大的能量!真是令人生畏呀! 难道,我们要敬而远之吗? 不,绝对不是! 蒲公英虽有毒,但是它的毒性是“针对性”的,只有在机体感染的情况下才会发挥作用。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其有效成分能健脾和胃,疏肝理气,促进胆汁分泌,帮助脂肪代谢,解毒消肿。
对于感染性疾病,如急性乳腺炎、胆囊炎、感冒等,蒲公英都是治疗佳品。 不仅如此,现代医学还赋予了蒲公英新的使命——抗肿瘤。 目前,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放化疗等方法。
虽然这些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体内的癌细胞,但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特性也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而这时,蒲公英就可以发挥它的特殊功效了。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发现,蒲公英具有抗突变、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常被用于各种肿瘤的辅助治疗。 有学者给小鼠注射腺癌细胞,建立肺部腺癌模型,然后给予蒲公英口服液治疗,结果奇迹出现了:小鼠体重无明显下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肺转移灶明显缩小甚至消失。 还有学者将人肝癌细胞灌注到肝腹水中,建立肝癌腹水动物模型,然后注射蒲公英水煎剂,同样观察到明显的抑瘤效果。 除了直接作用于癌细胞外,蒲公英还对受损的免疫细胞有修复功能。 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蒲公英可显著增高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强其杀伤癌细胞的能力;还可提高白细胞介素-2活性,从而增加淋巴细胞的增殖,降低淋巴细胞凋亡。
总之,蒲公英是一味“药食同源”的小植物,平时我们用开水冲泡当茶饮,不仅能防治咽炎、扁桃体炎、痤疮,还是抗癌战士,值得弘扬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