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有哪些功效及作用?
巴豆,为豆科植物巴豆的果实。具有杀虫,泻下,消肿,解毒之功效。用于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肠道便秘,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 1.《本经》:主腹中瘕气,满不能食。
2.陶弘景:今用巴豆,大熟煎煮,暴干,捣烂敷膏药上贴之。其毒甚速,不可误服。
3.《本草图经》:治冷积便溏。 【用法与用量】 0.5~1g,多入丸、散剂服用。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或油剂涂擦。 【宜忌】
1.《食疗本草》:患疮者不可服。
2.《药性赋》:有痔漏诸症,宜戒绝之。
【贮藏】 通风干燥,防霉,防蛀。
巴豆味辛,性热,主要功能是泻下逐水、祛痰利咽、外用蚀疮。治病取其鲜品,生用力猛,所以内服必须严格掌握剂量;外用适量,研末点在患处,或用油膏加贴在患处。用治寒痰喘咳,可与白芥子、延胡索研末,和蜜丸服;用治痈肿疮疖,跌打损伤,可与白砒、蟾酥研末,用油膏调后外贴;用治各种皮肤病及恶性肉瘤,可研粉,菜油调涂,连涂数日。
巴豆性味辛、热、有大毒。归胃,脾、大肠经。功能泻下,逐水,祛痰,利咽,外用蚀疣。用于寒积便秘,胸腹胀满,大便不通;喉痹,梅核气,寒痰喘咳,外用治赘疣,外耳道异物。有报道用巴豆1枚,甘草3克,捣烂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巴豆50克,雄黄25克,杏仁25克,蜂房25克共研细末,用葱捣汁调敷患处。
注意:本品有大毒,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孕妇及体质虚弱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