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什么作用吗?
在《红楼梦》中,贾母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作为史家最尊贵的老太太,她有很高的政治智慧(从四大家族的败落中保全了史家);身为老太太,她对子孙疼爱有加,对孙子辈的宝玉更是呵护备至;同时,作为一个精明能干的老太太,她在世俗生活中也有自己的见解和行为准则——比如,她觉得王夫人伺候婆婆不够尽心,就以给王夫人下马威为手段来提醒王夫人不应该忽视敬奉老太太的重要性…… 这样一位充满智慧的祖母形象,曹雪芹花了很大的笔墨来描述她。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很重要的人物,作者却只字未提她的娘家姓什么(原著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提到她嫁到史家前有一个姓氏,但后面又否认了)、叫什么,以及她父母的情况如何。
这看似是作者疏忽了,其实恰恰说明作者高明之处——中国有句俗话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意思是说世界上有很多比我们还要聪明的人存在,所以聪明的贾母其实也只不过是寻常人罢了,只不过聪明到了极点就仿佛成了精而已。
这种写法也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道无穷而人道有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理。天地无限广阔,而我们作为天地间的一粒微尘,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
一般论文的答辩在宣读论文之后即开始,为时30分钟左右。答辩中,由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成员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家、学者向作者提出3至5个问题,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审查作者掌握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的程度。因此,所提问题不仅与论文的内容有关,也可能涉及与选题有关的其他基本问题,有的论文内容虽然不是来自实验研究,但答辩时也可能要求作者概述实验研究方法及结果等。因此,在答辩前,作者应认真准备,对提出的问题要进行仔细研究,在此基础上写出详细的答辩提纲。一般答辩提纲内容包括:对论文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时需要强调的内容,对论文中所引用的理论、观点及方法等的阐述,对答辩中如何回答问题的准备。其中对问题的准备是重中之重。
对所拟提出的问题,作者可按由浅到深的顺序进行回答。对知识性问题应简明、准确回答,对评论性问题应论述清楚,层次分明。在回答时,一般从正面和反面进行分析和回答,这样,既能显示本人的专业功底和理论修养,也能对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有所限制,而不至于使问题扩大化。
作者在答辩中应尊重老师,对不了解或不会回答的问题应如实告诉老师,不能不懂装懂,强词夺理,同时争取得到老师认可。在回答过程中,对不足之处可以进行补充,对错误之处可以进行纠正。由于答辩者一般为本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因此,在答辩中应认真做好记录,以使在今后的工作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