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针灸起什么作用?

金妙奇金妙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医理论认为,“针”和“灸”都属于中医的“治法”;也就是说,“针”和“灸”都是用来治疗疾病的手段方法(也就是狭义的“针法”与“灸法”)。 《黄帝内经》云:“毒药(药)者,亦从象之,象见日月光气,皆光明也,其色赤黄,故曰药物。”“气至病所,毒虽入内,刺之外邪不起,用之多验。”指出了使用药物的原理是取类比象,即以形补形、以脏补脏的治疗法则,现代称之为“替代疗法”或“营养性疗法”。

《内经》还介绍了“毒药”使用的禁忌,指出小儿、妇女胎、产及恶露未尽者禁用。这是由于小儿、孕妇的生理特性决定的,如小儿“筋骨未成”“正气未充”,孕妇“血不足而气弱者多”,因此这些特殊人群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差,用药不当容易导致不良后果。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现在“毒药”的使用范围已经大为缩小了。不过,现在有一些所谓的“保健食品”,打着“天然”“无副作用”的旗号,在临床上却具有明确的药物疗效,同样使用了古代的“毒药”理念。

另外,《黄帝内经》还提到了“五泻”(指结胸、痞满、呕吐、泄泻、痢疾等),并记载了“胃脘痛”、“腹中有癥瘕”、“肠澼”等病症的症状,提出了“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大饮之后,乃有哕症”、“下痢不止”等问题。这些都是关于胃肠疾病和食物中毒等方面的最早记录。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还有关于“针”与“灸”起源的记载:“岐伯对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矣。……黄帝曰:余闻十二经脉,血气盛则邪气不容,经络皆通,如是则正盛而邪气除,虽有病,百病不生矣。……帝曰:人有虚、实、寒、热,此乃四时致病不同耳。愿闻其解。歧伯曰:阴虚者,阳无所附,阴虚生内热;阳虚者,阴无所依,阳虚生外寒——故曰:虚实寒热,由此而生焉。”

从这里可以看到,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人体内有“阴阳气血”等物质,以及“经络”这种生理结构;并且知道了外界环境的变化和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同时还了解到“虚”、“实”、“寒”、“热”等病理现象。所有这些,都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