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里加生姜什么作用?
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姜是药食同源的食材之一。 作为食材,《中国药典》这样描述它——生姜为百合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性味辛、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利湿,消肿止痛,健胃消食,止咳祛痰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胃寒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物中毒,外伤出血,咳嗽痰多。 作为中药材,古籍书中对它的记载也多极了。
唐代孟诜著《食疗本草》称“生姜,散气,消食,去风,下气,除痰,止渴”。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姜,辛而性温,能入血分,故有‘血中之凤’之称。”“熟吃则伤元气。”(注:这里所说的“伤元气”,不是指补气的功效消失,而是说吃姜过量会伤害人体的阳气)
现代研究证明,生姜中含有挥发油、姜辣素、棕榈酸、淀粉等成分。根据产地不同,生姜中还含柠檬烯、月桂烯等类胡萝卜素及叶绿醇。 这些化学成分都是通过刺激人体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起到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 而加入生姜的方剂中,其作用又各有不同。
如治外感风寒的疏风解表剂桂枝汤中,用生姜五片;治湿痹腰痛的益肾壮腰丸中,用生姜30g;而在治寒疟的虎头膏中,生姜则是生捣为末,每服二钱。 其实啊,中医典籍中还有很多使用生姜的方子,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只要辩证准确,用药得当,生姜在临床治疗中,确实能起到很好的功效。 当然,在使用时我们也要注意生姜的一些禁忌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指出,生姜“不宜久煎……内热较重者忌服。” 清代名医徐大椿在其著作《本草经解》中也提到:“生姜,辛也,温也,微毒。产后,血晕,晕痛欲死,心昏不知人事者,服之立效。但阴虚内热,汗出不止之人,服之反生他患矣。” 所以,大家若是自己服用中药,一定要在中医师辨证后,遵医嘱加减服用,不可自行增加剂量或延长服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