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月大婴儿发烧吃什么药?
1. 药物治疗原则: 明确病因,及早用药; 按医嘱服药或打针,按时、按量服用(注:注射用药物除外),切忌自行滥服药物,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不明原因的发热应尽快就诊,查明原因,予以治疗。
2.药物使用须知: 口服药物: 1岁以下小儿应禁用阿司匹林类解热镇痛药,因其可能造成“雷尔氏综合症”,出现呕吐、抽搐、呼吸不畅甚至昏迷等不良反应。 目前不推荐6个月以下婴儿自行服用退热药。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是婴幼儿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主要用于儿童高热,也常被用作退烧药的首选。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的剂型较多,有滴剂、糖浆、片剂等,适用于0-3岁的宝宝,一次用量根据体重及年龄而定,需要时每4小时可重复使用,24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连续用最多5日。
需要注意的是,对乙酰氨基酚在服用后30分钟左右起效,作用持续时间约为4个小时,因此每隔4个小时服用一次,一天不能超过4次。
目前市面上的对乙酰氨基酚制剂大多是复合制剂,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咖啡因等成分。马来酸氯苯那敏为抗组织胺药,有减轻流涕、鼻塞、打喷嚏的作用;咖啡因可增强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和对乙酰氨基酚的药品不适合给2岁以下的孩子服用。
布洛芬(美林)与对乙酰氨基酚同属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儿童高热时的对症处理,其解热镇痛的效果优于对乙酰氨基酚,但不能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该药副作用相对较少,偶尔会有一过性的腹泻、大便干结等症状。
静脉注射用药: 当孩子持续高热,或者服用退热药物不能很好控制体温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帮助散热)或药物降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口服混悬液)。
对药物降温效果不佳或出现高热惊厥时,应及时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以减轻炎症反应,避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需要指出的是,患儿发热期应注意补充液体,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