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水牛为热带作物,原产于亚洲东南部,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等地。我国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引进饲养,目前分布很广,除新疆、西藏外,各地基本上都有水牛分布。 水牛体型粗壮,头大颈部短,眼小耳大,鼻镜宽大,身体各部的肌肉都很丰满,尤其肩部和胸部特别宽厚,四肢也比较粗短。全身被毛稀疏,多为浅棕色。臀部有胼胝体,无尾或仅有尾尖。
水牛性格温顺,耐热、耐寒、耐劳,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在放养状态下,能在沼泽地、水草茂盛的湿地甚至农田中游逛觅食,也能在丘陵、山地等较干燥的地区生存,但以在江河湖泊、水塘边及水草丰茂的地方为其最佳栖息场所。
水牛的品种很多,而不同地域、不同品种的水牛,其特征差异较大。例如,我国南方地区的水牛,毛色以深褐色为主;而华南地区和台湾省一带的水牛,则多为浅棕黄色;云南西北部的怒江流域的水牛,毛色则相对较淡,多属乳白色;此外还有灰黑色、棕黑色等多种颜色,而毛色的深浅通常与季节有关,冬季毛色变浅,夏季毛色变深。
至于水牛的头颈部,除了个别品种如荷斯坦水牛、瑞士高山水牛等的角形有一定变化外,大多品种的角形都相对比较固定。一般说来,水牛的角呈镰刀状向外上方展开,少部分水牛的角稍向下弯,极少数水牛的角既不是向上翘起,也不是向下弯曲,而是呈直立状态。另外,有些种类的水牛没有角或者只有尾尖,应该属于特例,而这多半是由于雌雄个体发育不全所导致的。
驱赶蚊蝇
牛身体硕大,是蚊蝇等昆虫骚扰、吸血的理想对象。水牛的尾巴细长,上面长着又长又密的毛,粗粗的尾根上也长着一些毛,合起来好像一把“扫帚”。水牛把尾巴一撅一撅地甩来甩去,用细长柔软而又非常结实的尾巴驱赶吸血的蚊蝇,好像人们用一条又长又宽的软鞭在驱赶苍蝇。
散热 一只成年的水牛,相当于7-8个成年人身体的体积。巨大的躯体新陈代谢非常旺盛,时常发生内热难耐的情况。在盛夏酷暑中尤其难以忍受到处闷热难受,用“鞭子”一样的尾巴使劲甩几下,“当啷”一声清脆的响声,“啪”的一下在身上“抽”了一“鞭子”。这一“鞭子”抽下去,犹如一阵凉风袭来,“鞭响凉风起”,内心凉爽、怡然快慰,心旷神怡。
吸血止血牛在蚊蝇严重侵扰的时候,难免会“鞭打”到自己身上。用细长又密的“鞭子”抽打身上难免会抽上自己,皮肤上出现一道印迹,好像“打伤”了自己。如果牛的尾巴上长有虱子这样的寄生虫,抽到它身上就可吸吮到鲜血;万一抽伤了自己,粘在皮肤上的虱子也会吸吮鲜血,这是它的一个“好待遇”和“莫大福分”。另外,“鞭子”抽到自己身上,可能会引起局部破损出点血,在温暖的鲜血淋浴下,它感到异常兴奋,吸个痛快!如果血管没有收缩、自动止血,它就爬到有粘性的泥土上打几个滚,粘在皮肤上的泥土就起到了止血凝血剂的作用。
催醒大脑和神经由于水牛体大物壮非常耐热,几乎不用出汗就能散尽内热,而且它们长期在河塘中生活,身体很湿滑,再加上有驱蚊蝇的“秘宝”,它们常常静静地站在水塘中养神、打盹和瞌睡。为了使自己不会睡死过去,或者在打盹、瞌睡的时候不被人或野兽所伤害,就用细长的“鞭子”时不时地鞭打自己,使自己时时处在兴奋状态,不会过于疲劳和进入深睡熟睡状态,从而保证了生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