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根有什么作用?
“玉根”这个名字在《礼记·聘义》中有记载,文中出现了一次,意思是指用作祭祀的玉器底座(用于放置祭祀用的牲体)——这实际上是“玉琮”的名字。 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而在《礼记·聘义》中,这种玉器与“璧”“圭”一起被当做“诸侯朝见天子时所持的信物”(参见“朝觐之礼”)。 《尚书·禹贡》中也介绍了“琮”的做法:“皋陶拜舜曰‘俞!既载荣颜,作器,寅思,亮采,其形不匮’,曰‘思文其德,若兹所以甘棠令闻于后世’。颂曰:受畴载德,有琮有璋(1)。”
这里提到的“璋”指的就是玉璋,这是一种形状像璋的玉器。《尔雅·释器》中说:“璋,扁而薄谓之璋。”郭璞注引三国吴国人张昭的话来解释这句话的意思:“璋,丰上锐下者谓琰璋;平头锐者谓之牙璋;半牙璋,亦谓牙璋;广首薄刃者谓玉环;圜顶方座者谓之圭;半璧曰瑗;全璧曰琮;侧足立者谓琮;五寸谓之琚;六寸谓之瑀;四分其径谓之璧。”(2)可见玉璋的形状是尖底稍厚的长方形片状玉器。 以上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作为祭祀用器的“璧”“圭”和“玉琮”。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这些玉器都是用于宗教礼仪或政治活动的,属于礼器,而非用来佩戴的饰件。不过,从上述内容的介绍中可知,这些礼器也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如玉琮,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其形制的雏形,但那时它是用来祭祀而不是作为礼器的。进入商周时期以后,这种玉器才成为祭祀和礼器并用;到春秋战国时期,玉琮则逐渐成为祭祀专用的器物了。 除了以上的功能以外,古人还认为玉琮能“通神明、达天意”——能够沟通人与神之间的联系,这是不是有点像是现代所谓的“通天线”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