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作用有哪些?
1、供给人体必需的能量,即呼吸作用; 2、提供构成人体内各种酶的活化中心,以维持正常的代谢活动; 3、为细胞和血液提供抗氧自由基,以保护膜结构及遗传物质不受伤害,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4、促进氮的吸收与利用,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5、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6、吸入高浓度氧气,可以降低血液黏度,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高浓度给药,可以明显降低心肌梗死后的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预防再梗死。 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吸高浓度的氧气。 如果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可能会产生肺泡过度通气,出现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引发呼吸性碱中毒,出现头晕、乏力、手足发麻等症状。 所以,给患者输氧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控制好氧浓度,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患病的类型也在发生变化。除了药物、手术等治疗方式外,通过营养来治病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可。而正确的营养方法,应该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因盲目补充营养而导致疾病发生。
1、维持新陈代谢
空气中的氧气能够维持新陈代谢,直接参与化学反应。许多新陈代谢的过程都需要有氧气参与,如糖类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这个过程中释放能量,这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如果人体没有氧气供应,代谢将告中断,生命也将终结。
2、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氧气能维持内环境稳定,这是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又一重要前提。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也可以说是细胞外液。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同时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分解代谢产生的代谢废物二氧化碳,主要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同时也有小部分由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由于氧气源源不断的供应,代谢产物二氧化碳也源源不断的排除,体内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在一个稳定的浓度范围内。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等也基本稳定,细胞在此环境下其酶的活性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反之,如果人体缺氧,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排除困难,则内环境中的温度、渗透压发生较大的变化,细胞内酶的活性下降,细胞的生命活动能力减弱,人体的新陈代谢下降,内环境失去原来的平衡状态。若此时人体内的氧气得不到及时补充,内环境彻底失去稳定,细胞的生命活动随之停止,人体不能维持生命。
3、维持人体组织器官功能
氧气参与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例如呼吸运动的调节,就是靠一些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细胞感受血液中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来完成的,同时大脑皮层还对呼吸运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调节作用,以维持人体呼吸运动正常。血液中的氧气源源不断地运送给全身各个组织的神经细胞,维持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如果人体缺氧,不能及时换入新鲜的氧气,神经系统的功能将受影响,人体自主神经调节紊乱,各种组织器官活动均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