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根有什么作用?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又称“秋菊”、“菊花”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止汗。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疼痛;眼目昏花,虚劳发热。 1.抑菌消炎 菊花中含有的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等有较强抑制作用,对肺炎双球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临床上常将菊花应用于急性结膜炎(红眼病)和预防复发,也有用于治疗腮腺炎、痤疮。
2.镇痛解热 在临床中,人们常常用菊花作为抗敏药物来治疗荨麻疹及过敏性鼻炎等病症的效果显著。 这与菊花中含有挥发油成分有关,该物质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同时还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有实验证明,菊花还能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作用,使肾上腺素的含量增加,从而起到解热的功能。
3.抗氧化抗衰老 菊花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以及活性成分,这些元素对于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都有很好的效果,因此能起到不错的抗氧化效果,还可以减少黑色素沉着,美白肌肤。并且对于衰老的细胞也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4.其他功效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经常服用菊花也可以降低中风的发生率,因为菊花可以增强心脏收缩能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从而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对于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也有很好的疗效。
菊花根苦、辛,凉。入肝、心经。功能:清热解毒、补阴补阳。
一、补阴(包括滋阴和养阴)
1、慢性肝炎:将菊花根洗净泥土,晒干切碎,15-30克,水煎去渣,白糖少许调味后饮用,早晚分服。服后忌食大蒜。(注意:肝炎转氨酶正常者不宜服此方)
2、神经衰弱(失眠),可选用菊花根15-30克,炖瘦猪肉(猪肚、老鸭)60克食用。或用菊花根120-180克,酌加水,文火久煎至100毫升,早晚分服均可。
3、慢性咽炎、口腔炎、扁桃体炎(包括防暑):在夏初,用鲜菊头500-1000克,水泡2-8小时,文火煎至1000毫升(约煎1小时)过滤后加冰糖40-60克再煮沸15分钟即可。成人每次30-60毫升,1日3次。小孩酌减。
二、补阳(包括壮阳和益阳)
1、风湿痹症(腰腿痛等):将鲜菊花根洗净泥土,捣烂,加酒少许敷患处,有消肿止痛效果。
2、气管炎(特别是痰多、痰黄者、有恶心者)将菊花根晒干,切碎,每次15-30克,水煎15,去渣,加一小汤匙生姜汁,搅匀后服。
3、月经不调(经期不定,量少色淡等):将菊花根洗净切片,与鸡蛋1-2只共炖,加红糖少许调味饮用,1日1次,连服数日。
4、胃寒腹胀等:将鲜菊花根捣烂,加开水和适量糖调味服。每日1-2次,连服数日。
5、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包括消化不良)将鲜菊花根洗净,切碎,文火煮15分钟,去渣,一日分数次慢慢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