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矿物质作用?
题主可能误会了“多种矿物质”的意思,其实这里指的是不同类型的矿物质(无机盐):含硫、磷、氯的矿物和含钙、钠、钾的矿物等等。这些不同的矿物对身体的机能起到不同的作用——这实际上也是人体需要不同矿物元素的本质原因所在。 比如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无机元素,约占体重的1.3%,钙离子参与神经递质的释放、肌肉的收缩、细胞的分裂等生理过程,是重要的阳离子生物活性物质。钙还参与骨骼和牙齿的形成与再生,维持皮肤及黏膜的完整性,调节免疫功能。
又如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微量元素,而血红蛋白是人体中数量最多的蛋白质,因此铁在呼吸链中起电子传递作用,为机体所有细胞提供营养和能量。铁还能调节免疫功能,参与抗氧化系统的作用等等。 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都要通过胃肠道的吸收,而矿物质的营养特性决定了其在胃肠道里的吸收方式。可归纳如下:
可见,除了维生素以分子状态被直接吸收外,其他营养物质都需要先经过消化液(盐酸、胰液、胆汁等)的分解,然后以离子或游离有机基团的形式被吸收。其中以钙、铁、锌、镁等无机盐的吸收率较为稳定,维生素B族大部分的吸收率也较不错。
但无论是维生素还是矿物质,它们的吸收机制都有一定通途,如果某一通路受阻,就容易引起相应营养素缺乏症。对于营养素的需求,不仅要考虑摄入量,还要考虑到营养素的利用效率(吸收利用率)问题。
磷:
磷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多,它在植物体内大多数以植酸盐的形式存在,少量以游离状态存在。它参与酶和辅酶的组成与激活,也是核酸与核蛋白的成分,细胞分裂时对核酸、核蛋白需要较多,磷能增强作物对水分的吸收能力,维持正常的生理变化,提高抗旱、抗寒能力,加快作物生长,壮苗,促进花芽分化,增强抵抗力及果实的保鲜能力,使果实品质得以改良。缺磷时植株体内代谢、生理机能紊乱,生长停滞、植株矮小、瘦弱、分枝少,叶片小,叶色暗绿带紫红色(紫叶)。幼芽、幼根停止生长枯死,严重时根系木栓化,叶片老化,失去光泽,并易脱落。
钾:
钾在植物体内含量仅次于氮和磷,它能够调节气孔的开闭,参与光合作用、蛋白质合成以及体内代谢和水分的平衡,可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抗旱性、抗寒、抗盐性,促早熟,可提高单产量和品质、增加果实糖份和维生素C含量,改善风味,明显提高茄果类、瓜类、十字花科蔬菜的产量。缺钾时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生理机能衰弱,光合产物运到根部减少,呼吸强度加大,消耗增强。幼叶出现叶尖变黄,老叶的叶尖、叶缘枯焦变成褐色,叶脉之间出现斑点,根系缩短,植株矮小,茎杆柔软,易倒伏,病害增加,减产减收。
硼:
硼能加速植物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参加植物体内维管束的形成,增加体内糖份的运输速度,参与脂肪的合成,促进开花,提高受粉率,加速细胞分裂,缩短果实的成熟时间,提高坐果率,防止群花征。硼还能增强植物的抗害虫力及抗旱性。缺硼时,植物体内代谢失调,维管束的功能减退,生长受到阻碍,特别是顶端、茎叶受阻更为严重,幼芽的顶端呈褐色,逐渐枯死或木质化,根细而短,植株矮小,幼叶畸形、皱缩、僵硬,果实出现裂纹、畸形。
钼:
钼能促进开花结实,加速开花、开花多,结实好,还能提高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减少植株体内硝酸积累,促进植株体内氮素代谢,减少病害。缺钼时,植株体内蛋白质合成受到阻碍,植株节间缩短,失绿,新生根尖枯萎,叶片畸形或组织坏死,叶脉失绿,出现斑点或白斑。
锌:
锌能促进植物中酶的活化,促进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的合成,促使花、果实提早成熟,茎秆健壮、保花保果、提高结果率。还能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叶绿素的含量。缺锌时,幼芽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节间缩短,叶簇状丛生,叶小、畸形、变黄并有斑点,果小、风味差、畸形果多、产量低。
钙:
钙是细胞膜的组分,决定细胞膜的选择透性和稳定性,能促进植物体内酶的活化、细胞分裂和根系的生长、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抗逆性。缺钙时,嫩叶叶尖变黄,叶缘卷曲并失绿,根尖和茎尖生长受阻,分生组织细胞开始死亡、枯萎,植株矮小、叶片畸形、易萎蔫、开花少、结果少、品质差。
铁:
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分,参与叶绿素的形成,保持叶色正常,维持光合作用和生理代谢的正常进行,参与植物的呼吸和体内激素的变化。缺铁时,幼叶失绿,叶绿素不能正常合成,叶片变黄,甚至全叶发黄,仅叶脉保持绿色,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根系短而细弱、畸形果多,影响产量。
铜:
铜参与呼吸作用中氧化还原过程,能加强光合产物向籽实或贮藏器官输送,促进体内碳水化台物和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加速植株体内有机物质的转化和运输,提高抗害虫力和抗病能力。缺铜时顶芽生长受阻,幼叶卷曲枯死,嫩叶叶脉间失绿变黄。
锰:
锰是多种酶的活化剂,它参与呼吸、氮素代谢、叶绿素的合成以及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