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药总吃有副作用吗?
所有的药物都是双刃剑,都是有副作用的。 作为医生,我首先提醒,体温超过38.5度要服用退热药,同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临床上常见的发热原因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发热占发热病例的70%左右,其中90%以上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引起。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多数可以自愈,不需要使用药物治疗;而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则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详见《如何区分感冒和流感》)。 对于需要用药的患者我们建议首先采用物理降温,如头部冰枕、额头贴退热贴、温水或酒精擦浴,这些措施有效而且安全。如果上述方法不能有效降低体温,可以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来退热。 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退热药物之一。该药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起解热作用,属于非特异性止痛药及解热镇痛药。对炎症过程的早期阶段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发热中枢没有直接作用。服用后约15%的病人出现皮疹,停药后24小时内可自行恢复。少数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嗜睡等情况,但均为轻度且短暂停留。服药期间不得饮酒或含酒精的饮料。孕妇禁用对乙酰氨基酚。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对乙酰氨基酚制剂有扑热息痛(儿童可用)、小儿百服宁、小儿退热栓等。需要注意的是,对乙酰氨基酚在用于新生儿高热时需注意给药剂量。 布洛芬是儿科常用解热镇痛药。它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直接的作用,通过刺激体内内生性前列腺素而发挥解热作用。
它还可以通过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起到镇痛的效果。虽然该药常用于治疗流感所导致的发烧,但是其对血小板聚集以及血凝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故应警惕用药后的出血风险(详见《宝宝流鼻血,需要警惕哪些疾病?》)。 如果服用布洛芬后仍持续高温不退,则需要及时就医查找病因并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