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狂躁症的原因?
最近,我接诊了一名12岁的女孩,因为“暴躁”、“易怒”、“脾气大”来就诊的。 妈妈表示,孩子近一年来总是生气,发脾气,哄不好,有时发火起来没完没了,特别烦躁,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通过询问患儿,果真如此。问她原因,也说不清楚,就是发脾气,别人跟她说话,她不听,只想一个人待着;或者听了,也很愤怒,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妈妈尝试了各种方法安抚和哄劝,但都无济于事。最后,妈妈气急了,对着女儿大声吼道:“你再不乖,我就不管你了!” 结果小女孩眼泪汪汪地说:“那你别管我,我要爸爸!” 原来,父母亲近期正在闹离婚,母亲觉得婚姻已经走到尽头,无法继续走下去,于是带着女儿想离开父亲。父亲却不同意离婚,坚持要挽回这段婚姻。父女俩一个想要,一个不想给,于是就爆发了这场战争。
经过疏导,孩子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我告诉家长,孩子的状况可能是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导致情绪管理出现问题,现在应该积极帮助孩子进行调整和修复。
随后,我让妈妈和孩子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与沟通,找到孩子“暴躁”的根源。 妈妈说,其实孩子从小性格就内向,不爱说话,也不愿意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总是独来独往。
3岁半的时候,因怀疑孩子有自闭症,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一切正常。妈妈这才放心,然后努力地改善孩子的社交能力。
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的社交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能跟小朋友们一起玩了,也不那么爱生气了。 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就在孩子6岁的时候,出现了变化。 那天,妈妈带着孩子在超市里买东西,准备结账的时候发现孩子不见了。赶紧回到买货的地方找寻,发现孩子正在和一个货架吵架,气得脸都红了。
看到妈妈过来,孩子立刻大哭了起来……从此,“暴躁,易怒”就成了这个孩子的标签。 经过深入了解,我发现这个孩子除了“暴躁”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回避型人格”。
什么是“回避型人格”呢? 就是孩子害怕跟人打交道,见到生人就会变得局促不安,不知所措。于是,孩子为了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避免与人接触,她就选择了呆在家里,能不出去就不出去。这样就能“少为人,多做自己喜欢的事”了(比如玩电子游戏)。 我还发现这个孩子有“边缘型人格”。什么叫“边缘型人格”呢?
就是这个孩子常常觉得自己是孤零零的一个,其他人跟自己都不在一个平面内。所以,当父母亲要离弃她的时候,她感到了极大的威胁,认为爸爸妈妈不要她了,她要变成一个人了,于是她疯狂了、她很愤怒,这全都是假的吗?不是!这一切都是孩子内心的真实反应。
经过一个疗程的心理疏导,孩子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终于能够主动与父母沟通,说出自己的心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