钋有什么作用?
钋(Po)是一种放射性元素,是天然放射性的起源。1898年由法国科学家亨利·贝当分离获得。属锕系元素,原子序数84。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燃烧生成PbO2和PO3,与稀酸反应缓慢,但能与浓硫酸或硝酸反应进行离子交换。纯化方法有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及电渗析法等。主要用于制备同位素标样,供放射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使用,也用于医用辐射治疗。
由于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采用离子交换方法从矿石中获取。将矿物放置在含氢氧化钙的溶液里加热搅拌,使矿物中能溶于酸的镤、铀等先被提取出来,剩余物质再加入盐酸浸泡,便可得到氯化钬盐,然后用离子交换法提纯。也可用萃取法、溶剂热解法、液相色层法和电泳法等从稀土中分离提纯。 利用同位素的特性还可以制成标记化合物,应用于放射免疫分析、分子生物学和肿瘤临床医学诊断等方面。
钋在军事上是中子源,与高浓缩铀一起放在原子弹的中心部位。
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勒发现放射性之后仅仅5年,即1898年,在他的指导下,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从大量的沥青铀矿中提取出2毫克的钋。钋字的拼音Po,就是波兰国名的音译,以此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 镈字的拉丁元素符号Po,是来自波兰首都华沙附近的一个城市Posen(今波兰普沃茨克)。
钋具有两种同位素:Po─220和PO─210,是原子量最大的直接从天然矿石中提取的元素,常以铀或铅的伴生物存在。
钋是放射性特别强的金属,它的同位素Po─210只需8mg就能杀伤一个人;1克Po─210释放的能热量能将它自己不断地熔化和汽化,使它周围始终保持红热状态,因此钋可制成小型热源,1g的Po─210在真空状态下可提供540小时千瓦级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