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能吃吗有什么作用?
小时候住在外公外婆家,那是一个小乡村,每天放学就去抓蚂蚱、知了、鱼、田螺,还有各种各样的蛇,有一次在路上发现一条黑色的虫子在爬行,看着像蚯蚓但是比一般蚯蚓要大很多,就想把它扯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没想到它一下子卷成一团,看起来特别恶心,于是马上回家找了根筷子挑着它扔到窗外去了(不敢直接用手碰)。
后来过了好久,有一次和外公在外面玩的时候又看到了那条黑色大蚯蚓,当时觉得很奇怪它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而且为什么那么大的虫子我却没有任何害怕的感觉呢,于是就拿起了放在一边的除草刀把这条“巨虫”剁成了几节……现在想想可能那就是蚯蚓吧,可惜当时太小了不知道,不然肯定要后悔死!
长大后在外地工作定居,有一次周末回父母家,下午没事做就在小区里散步,突然看到有老人正在抓蚯蚓,因为好奇所以就走过去看了看,原来他是在给花施肥啊,把蚯蚓倒在花盆旁边就回家了,晚上母亲打电话过来问今天有没有空过来吃饭,我说当然有空,不过我正想着怎么跟妈妈解释我手上黑乎乎的泥巴时她却说不用洗了,那是蚯蚓粪,肥死了! 哦,原来蚯蚓还可以吃啊! 感觉自己的知识又增加了!
蚯蚓自古就被中国人视为美味佳肴,中医古籍《神农本草经》把蚯蚓列为上品中药材,更有“食用蚯蚓可以强身健体”,“蚯蚓是不老长寿之药”等说法,认为能滋阴补肾,壮阳、安神、强身健体、美容驻颜。,
中医名曰“地龙”的蚯蚓,全身都是宝。作为昆虫动物类中药材和保健食品,蚯蚓在国际上有极高的知名度,尤其是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蚯蚓的人工饲喂,80年代初,蚯蚓的科研及人工养殖水平,与日本不相上下,之后日本开始从我国大量引进蚯蚓。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就已经有利用蚯蚓入药和保健食品的生产,如河南南阳生产的“地龙胶囊”、广西柳州生产的“地龙片”和“脑络通片”等,90年代的桂林大参林药业集团生产“参茸地龙膏”,都是利用蚯蚓的功效。
地龙蛋白质新鲜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地龙蛋白质含量高达50%,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此外还含有麦角甾醇、烟酸、钾、钠、钙、镁、磷、铜和多种微量元素。经过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地龙的蛋白质可分解出60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酶,具有消炎、镇痛、解热、升高白细胞、抗肿瘤、止血、降压、降脂、清热、通尿、健胃等多种功能,是人体必需而自身又无法合成的营养和生物活性物质来源,现代人们纷纷追逐绿色食品和回归大自然食品,地龙蛋白质无疑是一种最理想的营养珍品。地龙入药的医药、保健价值及地龙蛋白质营养价值和生物生理活性已经被广泛的开发利用。
早在古代中国,人们在实践中就发现了蚯蚓的保健及药用价值,将其入药(药名地龙)和食用加以利用,《黄帝内经•素问》、《千金要方》和明清时期的《本草纲目拾遗》等就有记载。“生用,性寒,味咸,穴居润土,通泥潜水,下行之极。乃天于地道,搜剔精华,擅其全美,故专主下焦,祛风胜湿。活者最良,干者次之。有以生者研汁入丸药者佳。”“滋肾阴,利水化湿,逐风痰,清热镇痉。治小儿惊搐,牙疳,痈肿痔漏,中风痰壅。” [1]“蚯蚓能治疗小儿慢惊风、破伤风、热病惊狂、发热脉弦、吐血,又杀痔疮虫,去瘀血,治小儿疮肿及难产等症”[2]日本在13世纪就有蚯蚓入膳食的记载,日本1970年还建成了全国第一家蚯蚓长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