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胃炎是什么引起的?
小儿急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发的胃黏膜急性炎症,常见原因为感染,如病毒、细菌及寄生虫等;其次为药物刺激、化学侵蚀、重金属中毒和食物过敏等,也有部分患儿病因不详。 不同年龄的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新生儿发病多较紧急,症状以不吃奶、吐奶、腹泻为主,年长儿可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但多数患儿经及时治疗预后较好,不留后遗症。 引起小儿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幽门螺杆菌(HP),该菌主要寄生于胃及十二指肠部位,目前认为其可能与胃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近年来研究发现,小儿HP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成人,而成人感染后多数并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往往在体检时方才发现,但婴幼儿对这种细菌比较敏感,一旦感染后出现临床症状较多见,且较重,应及时就医。 除了HP外,肠道内的其他有益菌群也可能导致胃肠道病变发生,如双歧杆菌减少可能会导致腹泻,嗜酸乳杆菌减少可能会导致肠炎,而粪链球菌增多可能会引起肠绞痛等等。
对于小儿胃炎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积极寻找并祛除诱发因素,停止一切可疑的有毒有害物质摄入;二是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等。
一般治疗应注意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湿润,注意保暖,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药物治疗主要是抑酸药、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及胃黏膜保护剂的应用。
由于小儿胃肠功能减弱,滥用药物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因此用药时应谨慎,剂量要足,疗程要够,同时注意观察,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诊。 由于小儿的个体差异大,同一疾病不同时期亦有不同的表现,在治疗过程中还应密切监测相关指标,随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