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间擦性皮炎怎么办?
小儿间擦性皮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瘙痒性皮肤病,表现为双侧颞部、颌下及眉弓等多汗区出现皮疹并剧烈瘙痒,常由于出汗过多刺激皮肤引起。部分可以继发感染,导致局部淋巴结肿,甚至引发败血症。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引起永久性病痕,影响美观;严重的可因出汗困难等造成精神心理阴影。因此必须早期治疗,正确护理。 【病因】 小儿间擦性皮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自体敏感性 对自身皮脂腺分泌物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如胆汁酸、溶血性卵磷脂等,可能与异位性皮炎(湿疹)的发生有关。
(二)环境因素 多数学者研究认为,环境中花粉、灰尘及多种化学物质,特别是化学洗涤剂对皮损的发作有重要的刺激作用。另外,物理因素如日晒、寒冷和温度突变等均可诱发本病。
(三)遗传因素 患儿常有家族遗传倾向。
(四)系统性疾病 有研究表明,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和小儿肥胖症等疾病也可能引起间擦性皮炎,但并不确切。 【症状】 本病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男性多于女性。常发生于多汗的部位,如额部、颊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初起为红色斑疹或者丘疹,表面粗糙,触之如绒毛状,在汗水中浸泡日久,则发展为浸渍、糜烂、渗出,伴有结膜充血、泪囊炎或化脓性毛囊炎等并发损害。病情严重时可有高热、烦躁不安、哭闹不休、夜间啼哭明显,因汗液积潴留于皮内,可发生瘀点、瘀斑。患处毛发可脱落,恢复后遗留色素沉着。
患者自觉阵发性灼热疼痛、搔痒感。严重者可出现烦躁、失眠、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检查】 本病需与接触性皮炎、痱子、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等进行鉴别诊断。
1.接触性皮炎 好发于手指、手掌、足趾等部位,常呈单侧分布,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略高于皮面,表面光亮,可伴有水泡形成;局部炎症反应重,可出现渗液、水肿等;自觉症状轻或无。避免接触致敏物,及时清洁、保持干燥即可痊愈。若反复发作,应及时就诊查找原因。
2.痱子 好发于夏季,多发生于头部、颈、胸背、肘窝、腘窝等部位。典型皮损为密集排列的针尖至粟粒大小皮疹,轻度瘙痒,可伴发热、烦躁等情况。积极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可控制发病,严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组胺药、镇静剂等药物治疗。注意维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可预防本病发生。
3.脂溢性皮炎 好发于头皮、颜面部,也可累及胸部、腋下及外阴部。初起时皮损处出现红斑,上覆油腻灰白色鳞屑,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细细的茸毛,这就是该病的独特“发根鞘”。随着病情进展,皮损逐渐扩大,颜色由红转为深红,最后成为暗红色斑片。患处油脂分泌旺盛,可有臭味,新发的病变部位可用刺激性小的洗发水洗去多余的油脂,再使用含有抑制油脂分泌作用的洗发水每周清洗1~2次。对于慢性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维生素B族药物,同时给予抗真菌制剂外涂。
4.玫瑰糠疹 常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为黄豆大淡红色斑,表面覆盖少许白色鳞屑,中央色素减退,周围绕以红晕,似风吹过的样子,故又称“风团型玫瑰糠疹”。病程一般为6周。但若不断自发或继发感染,可长达数月甚至更长。本病无明显自觉症状,少数病人可有轻微痒感。本病一旦发生,一般不会自愈。但积极治疗并去除诱发因素,大多数患者的病情是能取得缓解的。
【治疗】 对于患有间擦性皮炎的宝宝,首先要尽量避开可能刺激的病因,比如温度过高、肥皂热水洗浴过频、长期使用碱性香皂等。其次,要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湿润,减少局部刺激;对于已感染的患处,宜采用消炎、杀菌、止痒的药物外用清洗或湿敷,并根据情况选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其他辅助药物进行涂抹。
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宝宝的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家长应该带宝宝及时就医,并在医嘱下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