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是有什么作用?
1、保护咽喉,抵御外界细菌病毒的入侵 我们的口腔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而且有着丰富的唾液腺,因此会不断地分泌出含有多种酶的唾液。而扁桃体会不断吸收这些唾液中的营养物质从而不断的生长和发育。
另外,由于口腔是一个相对湿润的环境下,所以病原体不易存活,而扁桃体的免疫系统也恰恰就负责消灭这些潜在的致病因子。 2、传达信息,控制炎症反应 我们身体有很多的部位都有着不同的嗅觉器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鼻黏膜、口腔黏膜等等。而这些部位都是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群的。 而当这些部位的粘膜受到刺激(如气味、味道等)的时候,就会将相关信息传递给扁桃体的神经,从而启动免疫应答。
不仅如此,如果局部发生了炎症,比如牙周炎、鼻窦炎等,虽然起始的原因是局部的因素,但最后都可以由扁桃体传递信号,引发全身的反应,进而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 当然,除了这两种功能以外,有些比较特殊的患者还会发生功能性扁桃体肥大,这种情况大多数是由于吞咽功能欠佳引起的,此时扁桃体的功能也会随之减弱或者消失。
扁桃体是人体咽部淋巴环内环中最大的一组淋巴器官。当发生感染时,扁桃体作为人体咽部的关口和淋巴器官,与人体其他淋巴组织一起,共同起到制造淋巴细胞、参加机体免疫反应,分泌抗体、消灭侵入病菌,保护人体免遭疾病侵袭的作用。因此扁桃体发炎、肿大是扁桃体积极参加人体对抗细菌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
若不注意适当休息和保养,致病菌可能在扁桃体淋巴沟内繁殖,将扁桃体侵成一个贮藏病菌的“养虎窝”,反复发作,侵及邻近器官,引发多种并发症,如:风湿性关节痛、风湿性心脏病、肾炎、败血症等。
因此,反复发作的病态肥大的扁桃体,应手术摘除。一般认为,慢性扁桃体炎每年急性发作在2次以上者,应考虑做扁桃体切除手术;若不反复发作的话,则不需做此手术。
经常发生反复发作且久治不愈的化脓性扁桃体炎、有严重并发症患者,应该考虑手术切除扁桃体;而对于小龄儿童,尤其是不到4周岁的宝宝,因为自身免疫系统还不完善,切除扁桃体无疑等同于拆除一道抵御病菌入侵的屏障,即使经常发生炎症,也应以保守治疗为宜。随着患儿年龄增长、免疫力逐渐增强,扁桃体的自身免疫机能日渐完善,反复发炎的情况多半能逐渐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