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石一个月念什么?
应该是“磬”字,读qìng ,这个字与石头有关——用石材制成的一种乐器。 《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磬,声器也。以玉为之,美其声也。从王,青声。”许慎的说法,古文献中多有印证。 比如《礼记·乐记》里有这句话:“金声玉振之谓奏,金石丝竹之谓乐。”这里的“金”就是指钟鼎一类的乐器,“玉”指的就是玉石制成的磐(磐也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
再如《诗经·大雅·棫朴》里也有“琴瑟击磬,以示其乐”的句子。这说明至少在周代,磐已经是乐器了。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磬”的偏旁是“辛”而不是“王”。《康熙字典》引《说文解字注》的观点就是这种看法。
我觉得可能两种观点都说对了,因为“辛”是“王”字的省略。古人造象形文字的时候为了省笔画,常常把有些字形写得差不多。比如“示”“祀”二字,上面那一竖都是省略了的“王”。而“辛”和“音”的字形也很相似,都是在“音”的下部加了一个表示声音的符号(即今天的拼音字母),而这个符号又很像“王”字,所以“辛”字就被写成“音”的样子了。
总之,无论是“王”还是“辛”,这两个偏旁的本意都不是指代石头。它们最初的意思是指代某种玉器。 “王”代表的是琢玉的工,也就是说古代王室有专门负责打磨玉石的工匠;而“辛”最早是指磨制形状类似橄榄核的那种玉器,叫做“辛夷”(《尔雅·释木》:“辛夷,檀香。”),后来才用来指称另一种玉器——“璜”(《尔雅·释器》:“黄瑛谓之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