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旗有什么作用?

左跃华左跃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药名】黄芪(《神农本草经》)

【异名】北芪(《千金翼方》),绵芪(李杲) 【来源】为豆科植物黄芪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北、东北、山东等地。 春季采挖,除去泥土、茎叶及杂质,洗净,晒干。有的微炒,称为炒至微黄色;有的加入硫磺再炒,则称为炒黄。 黄芪以山西产量最大,河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地亦产。原形态参见"西洋参"条。

【性味】甘,平。归脾、肺二经。

【功效】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应用】

1.气虚乏力、食少便溏本品轻清扬散,善补肺气,兼理脾气,主治脾胃气虚,运化失职所致的食少腹胀、大便稀薄、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症。常与党参、白术等补气健脾之品同用。

2.中气下陷、久泻脱肛 本品能益气升阳,治脾肺气虚,五脏亏虚,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单用有效,多与益气之品配伍,或水煎服。

3.血虚萎黄、心悸气短本品位补益脾肺之要药。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不寐、健忘、心悸怔忡、心烦不安、盗汗、自汗、虚脱、暴聋突眼等证,可单用煎服,亦可配伍其他气血双补之品同用。

4.水肿尿少、痰饮水肿 本品有利水消肿的作用,且长于消痈肿,故对湿盛肿满、小便不利者尤宜。亦可治疗痰饮、黄疸等疾病。

5.阴虚盗汗、自汗本品善于滋阴养胃,生津润燥。可用于阴虚所见的干咳无痰或少痰、盗汗或热病后期余热未净、烦躁口干等。对阴虚胃热,慢性胃炎、溃疡病患者出现的口渴、口臭、牙龈肿痛、消渴等,均有一定疗效。

现代医学还用于治疗肾炎、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和肿瘤。

【用法用量】9~30g,多入煎剂,少量浸酒或作丸、散。

【使用注意】

1.本品助气生热,故有阴虚内热、湿热痹痛者慎用。

2.不可过量服用,以防止中毒。

贾松贾松优质答主

黄芪,中医亦称黄耆。为豆科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壮,长而直,外皮黄褐色,粗糙。羽状复叶,互生,卵状长圆形;蝶形花、黄色,荚果条状,稍直或曲折,褐色。野生品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山东等地,现河南、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省区亦有大面积栽培。

黄芪,中医认为,味甘,性微温,归肺经、脾经。用为滋补良药,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现代医学则认为,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和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均有重要作用。黄芪能消除实验性水肿,具有较强而持久的利尿作用。此外,还有增强心肌活动和血管收缩力、降压、保肝、抗中毒性肝炎、抗病毒、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抗衰老、抗胃溃疡等多种作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