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1、抗菌消炎 实验表明,从桂皮油中分离得到的桂皮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肺炎双球菌、甲型流感病毒的杀灭效果也较好。桂皮醛还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的效果。 有研究人员给大鼠注射脂多糖后造成急性炎症反应,发现口服桂枝汤可以降低血清白细胞数以及肝损伤程度,减轻肝脏的病理损伤,起到预防急性炎症反应的作用。另外,也有研究人员给大鼠注射油酸造成慢性炎性反应模型,结果证明,使用桂枝液能够显著改善慢性炎性反应症状,并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氧化效果。 中医所记载的桂枝“解表驱风”、“调和营卫”或许就与这些药理作用有关联。 2、抗心律失常 桂花的有效成分桂皮油对于心肌电生理有重要的影响,可以阻止钙离子通过心肌细胞膜,从而减少因钙超载引发的心肌损害,达到保护心脏功效。它能够有效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对于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以及阵发性心动过速等效果较好。 《本草再新》中记载,“桂枝,入心、肝二经,活血通络,冷痛赤肿,治疝气。又主心脏血脉之病。”所以,临床上常常将桂花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的治疗。还有研究显示,用桂皮水提物进行灌胃,可以减少小鼠血清和心肌丙二醛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血液及心肌脂质过氧化水平,从而起到保护心血管系统的效果。
3、降血脂、胆固醇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桂花的有效成分桂皮醛能够明显减小高脂血症家兔的胰腺组织损害,显著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水平。 有研究人员让受试者每日服用750毫克含桂花提取物保健食品3个月,结果显示,受试者的血浆胆固醇下降了8%,而血浆甘油三脂则下降了29%。另外还有研究人员让高胆固醇患者每天进食4克干桂花,连续服用4周后,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了12.3%,总胆固醇减少了16.5%。 看来,用桂花来降脂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效果不错。
4、其他作用 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有人报道过桂花的其他药理作用。比如,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还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还能够祛痰平喘,缓解咳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帮助消化,预防呕吐等等。
为常用中药,为樟科植物肉桂和 cassia 的树皮。主产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采收后去净泥沙,晒干,或刮去外皮再晒干。
肉桂为肉桂树干的干皮,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赤色斑块,内表面为红褐色,且平滑。质坚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颗粒性,内层纤维性。有浓烈特殊香气,味甜,辣味明显。进口肉桂亦可代用。
肉桂的功效与作用
1、补火助阳,引火归源: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之宫冷不孕、性功能减退、阳痿、肢冷畏寒等症;虚阳上浮,上热下寒之虚火牙痛、口渴等症。
2、散寒止痛:用于寒凝经络所引起的脘腹冷痛。月经失调(如经期推迟、经量减少、痛经)等。多配高良姜、吴茱萸等同煎。
3、温通经脉,化湿痹痛:用于寒湿痹痛,腰酸足软等症。常配合独活、桑寄生、桑枝等煎服。
附:肉桂有药用部分有桂皮、桂枝、桂心、桂尖之别,而商品肉桂多作桂皮及桂枝两种供应。桂皮是从桂枝或干桂皮中刮去外皮,切成片或段者;桂枝是肉桂嫩枝或幼株离地面数寸处砍断1年后从根部再萌发的新枝,亦有幼株未经砍断而由其根部直接萌发之嫩枝;桂心是刮去表面粗糙部分的干桂皮;桂尖包括嫩桂皮及去外皮之桂皮的较细尖之两端。
煎服,1.5--4.5g。宜研末冲汁服,辛温香燥,久服易伤阴动血,故阴虚火旺及便血者慎用。
肉桂植物形态
乔木,高10~25m。幼枝、幼叶及花均有芳香味,嫩叶及花枝均被黄棕色微柔毛。单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8cm,宽2.5~6cm,先端钝尖,基部钝或圆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密被暗棕色、略带黄色的细柔毛;叶柄细长,被柔毛。圆锥花序腋生,通常为二歧聚伞花序式;花小,黄白色至黄色;萼管钟形,有小突点,萼齿4~5,不甚明显;花瓣6~8片;能育雄蕊4~5,长圆形,药隔延长成膜质开展的附属物,边缘流海毛;子房卵圆形,先端具3细短尖齿,其余2枚者不育,有油腺点。果为蒴果,卵形,熟时褐色;3室,每室有种子1枚,种子深棕色,有光泽,芳香。花期10~12月。
生于亚热带山地雨林中。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