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孤独症儿童?
孤独症,又称为自闭症或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儿童中最为常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之一。 据估计,我国的自闭症患病率大概为1/59,也就是说每59个小孩就有一个是自闭症患者。[1] 目前对于自闭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因此还没有明确的方法能够治愈该疾病,但经过针对性的训练可以帮助患儿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
那么如何早期识别孩子是否有自闭症倾向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判断: 对婴儿来说,如果父母发现他三个月还不会笑,四个月还不会看着人,五个月还不会伸手要抱抱,十一个月还不会说“爸爸”“妈妈”等简单词语,就要提高警惕;[2] 对于学龄前期(3-6岁)的孩子,如果父母发现他对新事物不感兴趣,没有好奇心,也不爱说话,总是自己玩自己的,就要引起注意; 如果一个孩子到了小学(6岁以后)还有上述表现,且不能融入学校生活,不懂得交往,甚至自伤、伤人,那就要小心是否自闭症在作怪了。
当然,有自闭症倾向的孩子不一定都会发展为自闭症,而有自闭症的孩子一定会有上述问题出现。 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判断孩子的潜在可能,真正确定诊断还要通过专业的量表测查和医生检查评估后才能知道。
当父母发现了孩子的异常行为时,应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请专业人士帮助判断。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或者是现实生活中看到有人穿着纸尿裤,不与人交流,喜欢一个人呆着,或是见到人就脸红、害羞、尴尬。 他们可能是自闭症患者,但也可能不是。因为造成孩子自闭症的风险因素中包括遗传、感染与免疫、孕期不良用药、孕期情绪、胎盘功能、新生儿猝死等,[3] 所以不要贸然给孩子戴上面具,毕竟这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