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作用是什么?
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其中表皮又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基底层; 而真皮主要包含纤维组织(含有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神经、血管等。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具体包括以下6方面: (1)保护机体: 如紫外线辐射会对机体造成伤害,而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可以通过其合成并分泌的色素,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有色薄膜,避免电离辐射对机体产生伤害;
(2)调节体温: 如人体在进行剧烈运动后,体内会产生大量热量,而皮肤的毛细血管可以扩张,通过汗水、尿液等方式来排出多余的热量,维持体内的温度;
(3)保持水分: 皮肤中有很多含有色素的细胞能吸收紫外线,并且将黑素颗粒运送至角质形成细胞,从而起到阻碍紫外射线进入皮肤内部,防止过度日晒引起的光毒反应或光老化;
(4)免疫作用: 皮肤中的免疫活性细胞可以通过直接消灭入侵的病菌,或通过释放抗体的方式达到抵抗感染的目的;
(5)感应器: 皮肤与外界接触,因此能够感受到外界的物理刺激及温度变化,并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而产生感觉;
(6)美容作用: 皮肤的颜色取决于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而色泽的好坏则取决于表皮中角蛋白的种类以及角质层的厚薄程度。
1、保护作用。屏障功能是皮肤最基本的功能,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保护机体免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有害物质的入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皮肤的角质层是抵御外来伤害的第一道防线,人们日常接触的空气、食物或皮肤上都可能带有各种细菌,幸好大多数都被阻隔在皮肤的“高墙”之外,因而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此外,皮肤还能阻挡阳光中紫外线的过度入侵。而护肤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维持并强化皮肤的屏障功能,使之更能抵御外界各种有害因素,尤其是干燥、紫外线的侵害。
2、吸收作用。主要由表皮的角质层完成,一般疏水性药物更容易透过皮肤而被吸收。通常,脂溶性药物容易透过表皮,而水溶性药物则容易透过表皮下的真皮。皮肤吸收是外用脂溶性药物和激素的理论基础。
3、分泌和排泄。主要是通过皮肤中的汗腺和皮脂腺完成。人体有200万左右的汗腺,它们通过分泌汗液,参与人体的水盐代谢和体温调节。皮脂腺遍布全身,开口于毛囊。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呈弱酸性,它不仅对皮肤具有润滑作用,为角质层的细胞提供部分营养,而且还有抑菌的作用。可以说,皮肤的表面有一层弱酸性、湿润的保护膜,这就是正常的皮肤屏障。人们在护肤时,应该特别注意保护这个屏障。
4、感觉作用。皮肤中分布着上千个神经纤维束,通过感受器,可将冷、热、触、痛等刺激,通过神经向中枢传递。因此,皮肤一旦有刺激或病变,人就会产生痒痛等感觉。
5、排泄作用。人体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大多经由排尿和排便排出体外,这在医学上称为内脏排泄。而多余的水分和钠盐,可经由皮肤中的汗腺来排泄,这在医学上称为皮肤排泄。有肾病症状的人,由于肾脏功能衰竭,不能排除代谢产物,所以可出现皮肤水肿和色素沉着。
6、水合功能。表皮角质层中含有一种天然保湿因子(NMF),这种因子具有很强的吸收和保持水分的功能,对维持表皮的含水量(一般为10%~30%)起重要作用。NMF由皮脂腺和汗腺分泌的皮脂、水、游离脂肪酸和尿素组成。
7、吸收紫外线并制造维生素D3。适度的紫外线照射能使皮肤合成具有预防骨质疏松、佝偻病、夜盲症和皮炎作用的维生素D3,这种生理作用对维持人体正常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果紫外线照射过度,就会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损害皮肤中能抑制癌细胞的“杀伤细胞”,诱发各种皮肤癌,甚至加速人体衰老。
8、体温调节。当人体内热能过剩时,可通过皮肤血管扩张和出汗蒸发而散热。当人体热量不足时,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发,并可生出鸡皮疙瘩作为保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