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化?
我举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来描述“儿童”这个概念的模糊性。 想象一下,在某个时间结点之前的一瞬间,全世界所有大人突然变成了婴儿 (0岁) ,而在这之后的一瞬间,全世界所有婴儿突然都变回了成年人(18岁成年)。
在这个时间轴上,所有人都是儿童,只不过每个人所处的阶段不同而已—— 我们很难说谁在哪个年龄是儿童/谁的年龄不是儿童了。 因为这个变化是瞬间发生的,没有人能“刚成年就立马变成老大爷”或者“刚刚出生就是百岁老人”。 同理,如果人类寿命无限延长,也没有人会“刚成年之后就突然去世”或者“刚刚出生就马上长大成人”。
这似乎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儿童”的概念。 也就是说,“儿童”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的边界取决于参照系。 但是,人作为动物,有一种天生的倾向——“把当前自己作为参照系”。 这导致了一个自然现象:每一个个体都认为自己是特殊的,自己是被上帝精心创造和眷顾的(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正处于“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且有价值”的年龄);同样,每一个孩子都认为自己的父母是全天下最善良、最伟大的,自己是父母全心全意爱着的结晶。
从个体角度看,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从个体的微观视角来看,没有谁是相似的。 而宏观上,任何个体又是微不足道的。 “儿童”的概念,就像微积分里的“无穷小”一样,是一种数学上的抽象。它表示的是某种边际量,对于个体来说,它是可望而不可即、无从体验的。这种概念对每个人的生活来说并不直接可用。
但正因为如此,它才是普适的,因为任何个体都可以把自己投射到这一概念上,认为自己是“儿童中的儿童”——既然我自己就是特殊的一个,那我就该享有特权! 我还是举例说明吧。
比如说,我是一位父亲,我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奇妙的感觉,那种感觉像初恋一样让人沉醉不已。经常有人问我:“当你看到孩子第一眼时,是不是瞬间被征服了?” 是的,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幸福”,我仿佛找到了生命中的天使,从此人生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