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得滴虫怎么办?
儿童感染滴虫病的主要发生于肛门周围,常与不良的卫生习惯有关(如便后洗手、内裤勤洗勤换等);有时也发生在口腔、阴囊等处。 一般症状较成人为轻,除了局部瘙痒外,可无其他自觉症状或仅轻度不适。但婴幼儿可表现烦躁不安、哭闹或吮手指、咬嘴唇和舌舔黏膜,以寻求止痒。患儿肛门周围可见皮疹、脱屑,严重者可出现湿疹样改变,破溃后可有糜烂或溃疡,有黏液或血液渗出,刺激皮肤发硬、增厚,呈苔藓样变,日久可发生萎缩、凹陷,形成瘢痕,影响外观和功能。 检查可见肛周分泌物增多,偶可见乳状透明液体流出,也可见毛发脱落及皮肤皲裂。分泌物直接涂片检查发现滴虫阳性可确诊。如果仅发现分泌物多,而找不到滴虫及虫体,应再反复进行检查,以防因观察不足或滴虫刚死亡而致漏诊。
对于确诊为滴虫感染的患儿,除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外,应与家长做好沟通,督促其改善卫生习惯,并定期复查及随访。对合并糖尿病及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控制原发病,预防感染。 应注意区分诊断,避免误诊。由于本病多侵犯外阴部,易与外阴炎或湿疹混淆,尤其是腹泻、肠道寄生虫感染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可使病情加重,应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相关检查排除相关疾病后方能做出判断。
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患处干燥清洁,同时积极纠正腹泻、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对于不能坚持用药者,可采用间歇疗法,即症状消失后继续服药1~2天。 对感染源应严格消毒处理,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特别是防止通过母婴传播给新生儿。 治疗期间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和半流质饮食,宜少食多餐,保证热量供给。
还应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铁剂,减少腹泻导致的营养吸收障碍,促进恢复。对有贫血者可口服叶酸0.5mg,每日3次,或服用铁剂,每次10~15mg,每日3次,直至症状缓解。腹泻停止后,应及时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